当前位置:首页>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聚焦三农

媒体报道

张本奎:金融创新,我会坚持走下去

来源:徽商杂志 发布时间: 2019-03-25 09:27:52

正如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所言,人的内心会在外界干扰中不断变得强大。张本奎的金融创新之路亦是如此,金融行业的变幻莫测和舆论的质疑不仅没有击垮他,反倒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金融创新,我会坚持走下去”。


2509.bmp


他出身农村、衣着朴素、一口地道的六安方言;他卖过液化气、做过酱油,坐拥皖西南最具影响力的医贸器械公司……张本奎身上的标签看似与高精尖的金融行业完全不沾边,但他却用两年时间的实践,在大别山腹地六安掀起了一场重塑信贷模式和金融体系的改革浪潮。


从最初为解决企业续贷难题,成立六安市星昊金融创新服务联合会,为企业提供免担保、零抵押、低费用贷款的金融创新1.0版本“六安模式”,到顺应互联网金融浪潮,跨界收购P2P平台梦想盈行的金融创新2.0,再到2015年底,与当地供销社共同发起成立六安市供销资金互助社,服务三农的3.0版本……张本奎金融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


“我们要做的就是银行做不到的事情,以资金互助社为例,一方面为涉农项目提供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另一方面,农民的闲置资金存放在互助社能够拿到年化6%左右的利息”。


9月10日,六安市供销资金互助社执行理事长张本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资金互助社不仅解决了涉农项目贷款无门的尴尬问题,更是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打响脱贫攻坚战”理念和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


成立时间不到一年,凭借存贷两端的红利,资金互助社入社社员超过1万人,互助金缴存5000多万,共向265户企业或个人累计投放贷款近4000万元。这样的成绩单足以让张本奎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会继续深耕六安,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乡镇一级网点全覆盖,吸收农村60%以上的闲置资金;同时,互助社将积极对外复制,惠及更多地区的农民。”


听到农民的一声谢谢,我就知足了


5月底,六安市苏埠镇淠河村的湖羊养殖专业户老沈异常焦虑。


近千平米羊圈中的1000多只湖羊正处在出栏前“贴膘”的关键期,但由于资金短缺,老沈陷入了没钱购买饲料的困境。四处奔走借钱的结果并不乐观,亲戚朋友“手头紧张”,银行的回复更让老沈啼笑皆非——需要房产证抵押,“农村的土房哪来的房产证?”,一周时间过去,盛放饲料的塑料桶已经见底,这样下去,辛辛苦苦养殖的湖羊难逃夭折厄运。


紧要关头,村支书告诉老沈,可以到村口刚开业的六安市供销资金互助社苏埠分社去试试。“资金互助社凭啥借钱?”老沈心里犯着嘀咕,但还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走进了资金互助社。


在对老沈家养殖情况和资金需求进行了一番了解和实地走访后,互助社当即决定放款,两天后,3万元的“救命钱”就到了老沈手中,更让老沈没想到的是,这笔无抵押信用贷款的月息才1分。


“如果没有资金互助社,那道坎就过不去了!”说到几个月前的的借款经历,老沈难掩激动,“以后买饲料、买机器、建羊圈再缺钱,再也不用低声下气到外面去借钱,家门口的资金互助社就能满足我们农民的需要”。


“能听到父老乡亲的一声谢谢,我就知足了,这证明我们做了一件让农民受益的好事”。9月10日,六安市供销资金互助社执行理事长张本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感叹,现在很多农民有技术、有眼光,有激情,但一讲到创业,就直摇头,“因为没钱”。


纵观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着流动性过剩和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两头难”的尴尬局面,一方面,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体系手中握有大量低成本资金却苦于无处可“放”;另一方面,诸多处于生死边缘的中小企业由于没有优质抵押资产而贷款无门。


这一问题在农村体现得尤为突出,张本奎告诉记者,以前述六安市苏埠镇为例,2015年全镇存款总额约为16亿元,但用于当地涉农项目的贷款额却不足1亿元,在六安全市层面,2015年农村人口存款总额在1000亿元以上。


没有资金作为杠杆,农民的创业就只能是养几只羊,种几亩经济作物,想要扩大生产规模,只能是奢望。张本奎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如果这1000亿元存款能够用于农业项目发展,那该多好!”


2015年,一份文件的出台让张本奎看到了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当年3月23日颁布《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文件中提到“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要发展农村金融互助合作”。


“供销社由于其历史地位和分布的广泛性,与农村有着天然联系,由供销社牵头成立资金互助社,以高于银行水平的存款利率吸收农民的闲置资金,再以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放款给涉农项目,岂不两全其美?”


张本奎的想法不无道理,但现实往往比理想要“骨感”。早在几年前,安徽省部分地市就已经在政府主导下开展了资金互助的试点,但成效并不明显,2014年甚至还出现过资金互助组织违规操作导致“炸雷”的先例。作为信用贷款,如何把控风险?如何与银行、小贷等金融和类金融机构竞争?这一系列现实问题都摆在张本奎面前。


一番规划后,他将自己的想法向六安市供销社的领导和盘托出,双方一拍即合。2015年底,由六安市供销社控股,张本奎等人参股的六安市供销农业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正式注册。2016年1月15日,供销资金互助社苏埠分社成立。


据了解,农民只需缴纳10元的股本金就能成为互助社社员。作为社员,农民的涉农项目一旦出现资金使用需求,可以向互助社申请无抵押信用贷款,利率在年化8%-12%不等。另一方面,农民如果有闲置资金,也可以存入资金互助社,享受年化6%左右的“惠农补贴”。


在尤为关键的法律风险环节,互助社从成立之初就执行相关文件要求“按照社员制、封闭制要求,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同时,还严格比照银行体系,设置了20%的风险备付金存放在银行,以防出现挤兑。


“互助社做的就是银行不能做的事情。银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仅为1.50%,我们是银行的4倍;贷款方面,银行需要资产作为抵押,互助社则是信用贷款,无需抵押。5万元以下的贷款,分社就能直接发放,1-2天时间到账”。


存贷两端给农民带来的巨大红利促使六安市供销资金互助社迅速扩张。截至2016年9月28日,成立不到一年的互助社在六安市经开区、霍邱县等地共设立6家网点,合计缴存互助金余额5214万元,向259户农民或企业累计投放贷款3831.4万元,其中单笔最大投放金额为300万元。


在张本奎看来,成立资金互助社不仅是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一环,更是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打响脱贫攻坚战”理念和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农民有了资金就能够创业,创业的农民足够多了,落后地区的脱贫工作就有了希望”。


争议中的金融创新


创立资金互助社,服务“三农”,张本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金融改革的“深水区”不断钻研,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下中国农村现状的路径。不过,这并非是他在金融创新领域的“处女作”,早在两年前,有着多年企业经营和类金融从业经历的张本奎就已经把目光瞄向金融创新。


当时,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实体企业利润空间不断收窄,企业从银行贷款“短贷长用”的通行做法更是让续贷过程变得无比艰辛。贷款都用到固定投资项目上去,优质资产已经被抵押,哪还有钱用作续贷?不得已,企业只有求助于月息动辄2分、3分的民间融资,这高昂的利息往往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曾经饱受贷款折磨的张本奎对此感同身受,彼时身兼一家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的他有意改变现状,在银行信贷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中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过桥”资金,但用他自己的话说,“心有余而力不足”。小贷的性质和行规决定了张本奎必须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足额抵押物并收取高额的利息。


不过,2014年下半年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彻底下定决心,离开小贷,做金融创新。


那是一笔追讨了5年都无果的烂账。企业在2009年用合肥的一块土地向小贷公司作抵押贷款近千万元。贷款后不久,企业就因为资金链断裂倒闭。尽管手握土地证,但作为“烫手山芋”的工业工地拍卖了5年仍然无人接盘。


这时,企业老板告诉张本奎,某省属国企有意购买这块土地,但前提是小贷公司得先把土地产权转至国企名下。按照传统金融机构的模式,这样的设想肯定不成立,万一土地在“释放”过程中,被其他债主抢先冻结了怎么办?现在,至少土地是在自己手中。


但张本奎却想试一试,一旦成功,不仅小贷公司的贷款能够收回来,其他中小债主的债务也有望追回。不顾小贷公司其他14名股东的一致反对,他决定搏一把。惊心动魄,张本奎用这个词形容当时产权过户时的场景,工作人员一边“释放”,一边做土地“他项”。他和企业老板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度日如年,当电脑屏幕上“他项”按钮被点下时,张本奎如释重负。


饭桌上,数十名企业“工作人员”争先恐后地敬酒、致谢,当得知这些“工作人员”是企业债权人伪装来“监视”企业老板时,自打成年后就没有哭过的张本奎掉下了眼泪。当晚,他就给小贷公司的股东们发了一则信息,一是告诉他们贷款收回了;二是辞职。


2014年10月,张本奎个人出资6000万元,联合六安市当地几家知名企业发起成立六安市星昊金融创新服务联合会,专门为有续贷压力的企业提供免担保、零抵押的贷款,利息更是低至月息1分,远低于民间融资。


西商集团、钱楼矿业等一大批在六安当地企业成为联合会的受益者,用钱楼矿业董事长刘大文的话说,“是联合会把我们从生死边缘救了回来”。截至2015年底,联合会共向300余家企业提供超过15亿元的“过桥资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中小企业研究室主任王继承将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创新服务称为“六安模式”,并建议向全国推广学习。


企业点赞、专家推崇的同时,一些舆论却对联合会提出了质疑,是否合规?是否涉嫌非法集资?风险如何把关?回忆起这段颇具争议的岁月,张本奎无奈地摇摇头,“6000万元完全是我个人资金,在联合会成立之初,我也向政府打了报告,承诺损失由我自己承担,哪来的非法集资呢?”


2015年初,随着联合会业务规模的扩大,上门“借钱”的企业越来越多,仅靠自有资金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就在此时,P2P网贷平台的兴起让张本奎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什么不把“过桥”业务搬到网上?这样不仅能够解决资金紧张的难题,还能提升业务运营的透明化,何乐而不为?”


当年5月,张本奎联合六安市供销社,收购P2P平台梦想盈行并由供销社控股,正式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


2015年下半年,正是国内P2P发展的机遇期,无论是平台数量还是平台成交量都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行业向好的背景下,将线下稳定“过桥贷”业务搬到线上,梦想盈行数据一路高歌猛进,平台累计成交额从当年7月的5500万元飙升至年底的约5亿元。


近两年来,国内诸如企业联合会、P2P网贷平台等类金融组织层出不穷,这表明我国信贷政策与企业实际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金融体系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在张本奎看来,由于现实因素制约,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改革动力不足,民营资本将在改革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慢”是负责任的体现


布局金融创新,风险是张本奎无法回避的关键环节。在金融系统性风险频发的行业背景下,风控显得尤为重要。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新增5100亿元至1.9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4%,同比上涨0.34个百分点。银行尚且如此,民营类金融机构如果不做好风控,后果不堪设想。


从金融创新之初张本奎就提出“弱化抵押物,把重点放在考察企业经营状况”的风控理念,这与银行、小贷等金融机构“看重抵押物是否足额”的做法截然不同。这一设想缘于他执掌小贷公司的经历。


2009年小贷公司成立时注册资金是1亿元,但在经营5年之后,由于多笔贷款无法收回,小贷公司的流动资金不足千万,转而“换”回来9000万元的资产。这种现象在类金融领域绝非孤例。


“如果企业没有还款能力,无法收回贷款,即便抵押物足额,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更何况,现在很多企业的抵押物如工业用地、住宅等根本无法变现,即便通过法律手段拍卖,也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以六安市星昊金融创新服务联合会向企业发放的“过桥资金”为例,联合会不需要企业提供抵押,也不用担保。但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并出具银行授信审批书。同时,在贷款期间,企业的财务公章、网银U盾等要交由联合会保管,防止企业把资金挪作他用。这种“前置+中置”的风控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300多笔贷款没有出现一笔坏账。


在面向农民的六安市供销资金互助社的运营中,除了既有的风控把关,张本奎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村支书签字担保的模式。


据了解,资金互助社的资金投放大部分集中在农民小规模的种植、养殖等项目。对于这些项目,当地村支书最有发言权,贷款人是不是干实事?项目真实情况如何?有没有风险?村支书都门清,“他担保项目的风险基本可控”。在长期研究合作经济的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教授方春龙看来,资金互助社的这一做法“是用人情为贷款风险作了兜底”。

打造创新金融,张本奎凭借的是执着和坚韧,但在金融创新路径探索的过程中,他又审时度势,灵活应变,“企业要顺势而为,任何企业都离不开行业发展,行业身处风口浪尖,企业无法独善其身。”


2015年底,随着e租宝,三农资本等平台的“跑路”,网贷行业形势急转直下,社会对网贷平台的信任度不断下滑,甚至出现了“谈P2P色变”的尴尬局面。基于此,张本奎为梦想盈行制定了“稳定现有业务,不再进行大规模扩张”的战略。


在他眼中,金融行业,“慢”是负责任的体现,不必过分追求规模扩张,而是把发展质量放在第一位,宁缺毋滥,“目前,资金互助社的项目通过率在三成左右。”


不过,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一样,相对“保守”的发展策略地导致资金互助社体量较小,类金融应有的规模效应尚未显现,亏损也就不可避免。对此,张本奎并不在意,据他测算,到2016年底,互助金缴存余额就能突破1亿元大关,届时将实现盈利。


当下,随着互助社名声的远扬,每天前来“取经”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张本奎的规划中,互助社要在5年时间内实现六安地区乡镇一级网点全覆盖,将每个村60%以上的闲置资金吸引入社。同时,积极向外扩。“目前,资金互助社已经与阜阳市阜南县和宿州市灵璧县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决定分别以品牌管理输出和入股方式进行模式的复制,服务更多地区的农民”。


两年的创新之路,让张本奎从一头黑发到偶有几根白头发再到现在白头发占据半壁江山,甚至有时精神压力大时,需要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很多人问他图的是什么,用安徽人人福豆业董事长周启霞的话说,“以张本奎的身家,几辈子钱都花不完”。他却说,“看到许多企业被救活,比自己赚了钱还开心。如果在我创业初期就有这样的金融服务,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有人说,金融创新是未知的,因为在这个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的行业,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有人说,金融创新是孤独的,因为在探索的道路上,会直面各种风险,甚至饱受非议。谈及未来,张本奎眼神中流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金融创新,我一定会坚持走下去”。